Search

【太用力的體面 | 盧斯達 on Patreon】

李偲嫣死掉,區議員張秀賢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太用力的體面 | 盧斯達 on Patreon】

李偲嫣死掉,區議員張秀賢帖文說,不會落井下石、希望李的家屬節哀順變,被網友罵翻。張後來解釋,這是從政者應該有的 decency,其他人有甚麼想法做法倒無所謂。

我們說一個人有 decency,多數是說那人順服於慣例。當維持慣例的觀眾已經死光、走光,或下流成無產階級,上世紀的 decency 反而變成本世紀的 indecency。當我們在說從政者的 decency,或者說從政者的「格式」,還有多少觀眾呢?

京城四處都是讀洋書但沒有上流機會的識字流民,朝廷裡的仁義禮智、三跪九叩還有甚麼號召力呢?坊間對天地君親師的禮制失去敬畏,因為君子政治背後的水源已經乾透。沒有中產,怎會有中產的 decency。慈禧袁世凱任事穩重,但終不能逆天而行,十年二十年間,軍閥收皮、士大夫滾蛋。像余英時說的,知識份子在五四運動之後的政局迅速被邊緣化。逝去的當然還包括傳統社會的 decency。國共兩黨都是流氓。孫蔣的文字,之乎者也的氣息已經淡得很。毛的文字更是充滿土語,粗口橫飛,沒有任何天朝上國的體統。

以前香港人也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,對自己充滿自豪和鈍感,所以他們也學著春秋貴族,打仗也是君子協定、點到即止。以前政壇根本沒有生死相搏的對手,左中右可以鬥而不破,因為他們就像春秋戰國的諸侯國,追溯上去,全部都有親戚關係。縱使相鬥競爭,還是屬於貴族階級關門吵架的自家事。縱然兵戎相見,都有「階級互信」。香港已沒有老貴族、中產都在逃跑,那種立場不同但惺惺相惜的君子政治,在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眼中,都是狗屁不通。大家跟李偲嫣無法惺惺相惜,因為大家不是同一個集團,矛盾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。因為本不是一個階級,自然沒有階級互信。

香港人的階級認同超越資產值,但李偲嫣明顯是認了另一個祖宗,所以香港人的 decency 不會適用於李偲嫣。正如香港人的反抗領袖被打擊,李偲嫣也不會展露類似的 decency,而是落井下石。與 indecent 的對象惺惺相惜,整個操作的唯一結果當然是觀感非常 indecent。

對上一次政治界有這種 decency 的往還,就是司徒華死掉。曾蔭權和中國方面也禮贊之,無他,因為司徒華也是中國那邊的人,大家雖然在六四之後有路線分歧,但終究還是自家人。

Decency 不是無源之水,也沒有特定套路,背後是某種社會經濟政治達成的均勢支撐著。就像香港以前的從政者,對「英式議會文化」趨之若騖,並且認為穿起西裝、滋油淡定、據理力爭地「議事」,就是英國高等政治文化,幻想著這樣長遠還能爭取西方人歡心。然而即使香港人心底裡再厭惡議會打架、再不認同法外之徒,都不會令香港突然有了自治權,再反對 nationalism 都不會突然變成高等白人。也不是跟敵人惺惺相惜,就會自動成為好的從政者。那只是充份條件,而不是必要條件。

每一個時代人民群眾對 decency 的最新定義都不同。2016 年 decency 的代表是楊岳橋,選民也用選票確定了這是他們想要的,以武抗暴是不 decent 的。然後僅僅 3 年之後,decency 的定義就變成不能割席,面對暴政,再 100% 守法就是不上道。2016 年之後泛民大黨的黨慶,也會請林鄭。那叫做 decency 還是 indecency?真是看你在甚麼時間點和站於甚麼階級去評論。2019 年之前若有警察吞槍自殺,人死為大、積口德論,也必然是主流。當年蔡若蓮喪子,年輕人開香檳,但中老年社會賢達則多數反感:太過份了,沒有體統,社會將變成 everyone against everyone,但到今時今日,還有甚麼至高無上的體統需要假裝呢?

在 indecent time 假裝我們是 decent 人,有點像無權者在一個沒有法治的地方假裝維護法治。一個人 decent 與否也是自然流露出來,跟是不是從政也沒有關係。演員的自我修養說,做多左、太用力,都不是是好演技,「從政」躺著也中槍。太用力是因為個人本身太用力,而不是因為從政。因為很多從政者都沒有用力過度。就像一個人說「我沒有野心」,一點沒有野心的人才不會這樣說。要不就開懷地笑,要不沉默做正經野,要由自己公告天下的低調以及德性,都是很難得到真心認可。

patreon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ewisdada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盧斯達——自媒體人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ewisdada
View all posts